初次见到孔建伟,是在焊培大楼培训室,当时他正给学员上课,声音不大但很清晰、粉笔在黑板上不时的写着。
在大多数人眼里,焊接就是把东西连在一起,谈不上科研。教程编写、标准制定、论文发表似乎是大学教授干的事儿,与焊工绝不粘边儿,更何况孔建伟的学术背景——1982年毕业于东锅技校,小焊工变专家,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?
技校毕业,孔建伟以理论、技能双料第一的成绩进入东方锅炉厂焊接实验室。在这儿,他遇到了影响其一生的良师——无论处事还是为人。
“当时,他们不把我定位为当普通工人,教我推理、研究课题,要求我明白各类缺陷产生的机理、工艺参数匹配的依据和每一个评定的目的与要求!”为提升理论素养,他反复研读了《焊接工艺学》、《焊条选用指南》等20余本著作。
“无论实验,还是撰写论文,他们极其严谨。”在实验过程中,他积极配合工艺人员,时常为检验某焊接参数,一挥枪就数小时。
“只要提出问题,他们就放下手中的工作,悉心为我指导!”
正是这样的环境,小焊工养成了思考严谨、工作踏实的作风,在理论和实践上齐头并进。
后来,焊培中心成立,东方锅炉这一举措无疑与孔建伟对焊接技术不倦探索的情怀相契合。紧接着他被调入焊培中心,其业务范围也由原实验、评定、焊材检验扩大至考核、培训、电厂返修、技术和质量攻关等多个方面,
多年积淀,他熟练掌握了多种接头形式、多种空间位置条件下的焊条电弧焊和手工钨级氩弧焊技术、埋弧焊及有色金属的钎焊技术,以及多种特殊材料的焊接技术;受国家职业鉴定部门委托,他主编了机械行业《锅炉(承压)设备焊工国家职业标准》,并配合《标准》编写了2万余字的培训大纲;编写教程十余部,其中《氩焊技能》被收编入《国际焊工培训教材》;出版了《锅炉压力容器焊工习题》;十余篇论文在行业权威期刊《焊接》、《现代焊接》上发表,其中《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与碳钢管的手工钨极氩弧焊封口焊操作技术》获得机械行业论文评选一等奖。毋庸置疑,他已是专家。
人物都有故事,这些故事记录了其个人价值与人性的光辉。在焊接领域近30年的探索,在国家、省市、集团和公司众多荣誉的背后,孔建伟是如何创造、提升个人价值的?
2001年夏季,孔建伟被火速派往海军某核潜艇重要部件制造企业——不言而喻,此行意义重大。军方及企业拜托他将总长1.5毫米的管材分5层焊接——即两个0.3毫米的金属管材焊一块儿,且不允许有丝毫的焊接缺陷。此前,该企业焊接人员及外援一一败北,以致该“技术活儿”再无人敢接。几经周折,对方在开云官方注册 - 开云(中国)的帮助下,终于找到了孔建伟。
“1.5毫米管材分5层焊接”,其中包含了多少难点,每一个点的难度系数是多大?笔者只能借助直尺画出1或2毫米的线条……或许换个角度讲较精确——此行标志他的焊接技术已达国内行业顶峰。
“当时压力很大,管材属特殊结构,并填有介质……”万分之一的失误即令管材价值转瞬即逝,无疑“眼睁睁看着近2万元的人民币被烧毁”,严重影响国防重要装备的研发,甚至国家安全。
自清晨到夜里两三点,前后一月,孔建伟一直呆在密闭的小屋内。当第一批可修复部件全部以100%合格率交付客户时,曾立下军令状、无路可退的军方代表一把握住了孔建伟的双手。厂长、党委书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——孔建伟为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!
……
2009年8月,孔建伟和妻子去丽江年休。古镇上,一位男子猛一转身,冲到夫妻面前,非常恭敬得叫道“孔老师……”。原来,该人就是当年某核潜艇制造企业参与“1.5毫米管材分5层焊接”技术攻关的人员之一,现为该企业总工程师,他对身边的助手讲:“这就是当年救我们于水火的东锅的孔老师……”
当年,首战告捷后,孔建伟不仅将焊接工艺悉数传给对方攻关人员,而且再一次以100%的合格率完成一千一百多个焊接接头。
自那时,每逢大假或节日,对方领导、同行就打来电话,表示问候和感谢。
抛开荣誉,孔建伟是“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”和“电焊工”,据常理,二者相距甚远,但在孔建伟这儿却是统一的,二者又是如何划等号的呢?
多年前,领导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,建议他向“工程师”方向发展,但众多的机会都被他一一谢绝。
当时,“工程师”和“焊工”的编制分别是干部、工人。
“我比较传统,一直坚守’干一行,爱一行’和’360行,行行出状元’的观念。”
“焊接很有趣,就如我喜欢养花一样!”
“只要做和焊接相关的工作,我就很高兴,不觉得累。”
除焊接技术探索、质量攻关和新技术应用外,培训亦是他重要的工作内容。对于培训,他不仅授人以“渔”,而且授人以“道”。课堂上,他传授焊接知识、方法,还灌输职业道德、做人理念。在职业道德方面,他提倡“精业”,这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,更关乎自己所在企业或客户的产品质量、形象,甚至企业生命。做人方面,他提倡“感恩”,因为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”,个人成就是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支持、合作基础之上的。
30多年来,孔建伟为公司和兄弟单位共培训合格焊工近千人次/三千多个项目,其中诸多焊工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;经他多年指导的三名选手获四川第二届职工焊工比赛第一、第二、第四的好成绩;在全国首届锅炉承压设备焊工比赛中,由他指导的东方锅炉队获团体第二,其中两名选手荣获银牌。
多年来,孔建伟始终将自己定位为“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”焊工,专注于焊接领域,先后荣获“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”、“全国技术能手”、“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”、“全国机械工业技能大师”、“全国劳模”等荣誉称号。但他仍时常告诉自己,个人的成就是离不开团队和组织的。
在未来的道路上,他深感责任重大,要以更出色的成绩回报东方锅炉,回报社会!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“大国工匠”?孔建伟认为:“要称得上‘大国工匠’,我觉得不仅技术好,还要人品好:敢担当,不藏私,能静下心来为这个新时代做点事情。”